我做外贸十多年,遇过无数“邮件/WhatsApp/LinkedIn不回”的情况。别急着自责或放弃——很多时候客户不回,是在考察你。下面我用第一人称,把这些常见问题从客户视角拆给你,并给出落地可复制的应对流程、话术模板和检查表,帮你把“石沉大海”变成“成功约谈/下单”。相关阅读:外贸客户总是不回复,不回应,怎么继续跟进?20个高频场景实操指南!
新人常想:客户是不是不感兴趣?其实多数情况不是立刻拒绝,而是在观察:你是谁、能否解决我的问题、合作风险大不大。把每一次无回复当作“信息不够”或“信任在建构”的机会,按章节做对症跟进。

客户会看:公司信息、联系渠道、样品/证书、付款与交付记录、过往客户(案例)。
我做法(实操):
在首封邮件/资料页明确列出公司成立时间、主要客户、PDF报价单、产品证书和工厂/产品图片。
把“消费型信任点”放前面:快捷回复、固定签名、官网链接、LinkedIn个人资料完整。
若客户迟迟不回,我会发第三方佐证(验厂报告摘要、之前客户的简短评价、交易截图遮敏感信息)。
客户在判断:你报的价是否透明、有没有隐藏成本、交期是否可信。
我的做法:
报价要分层(MOQ / FOB / EXW / 单位价 / 批量优惠 / 备注),不要一次性丢一个模糊数字。
说明成本构成和可变项(材料上涨、运输季节性)来显得专业。
若客户不回,主动发“价格有效期”和“近期是否需要我按你预计数量做重新报价”的跟进,引导他们回应。
客户在测试:你回复快不快、专业不专业、能解决技术问题吗。
我的做法:
保持24-48小时内回复,遇到技术问题先确认收到并告知预计答复时间(比如:我今天确认给你技术工程师反馈)。
如果客户不回,我会在跟进中突出“我已为你请教技术团队”的事实,附上简短结论或附件。
客户担心样品质量与量产不一致。
我的做法:
主动提出样品流程与检验标准(如AQL标准)、报价中的样品政策(收费/退款/免样)。
在无回复时,发送一条“样品流程和交期”图表,降低客户认知成本并引导下一步(要/不要样品)。
交付后风险、退换货、保修、赔付条款在客户心里很重。
我的做法:
在合同条款或邮件里列明退货/赔付/保修流程与责任分界,显示诚信与专业。
客户不回时,用案例短句说明“我们如何处理类似问题+结果”,建立安全感。

我常用的跟进节奏(适用于首次接触后的30天):
Day 0(首封):价值导向 + 资料包(公司简介、主打产品、清晰报价、CTA:询问最关心的点)
Day 3:温和提醒(短邮件/WhatsApp) — “不知道你是否看到了我的邮件?我可以帮你做…(举1个有用的建议)”
Day 7:补充证据(样品流程/真实案例/简单FAQ)
Day 14:限定性提议(限时优惠/样品优惠/免费运费窗口)或“是否关闭此需求?我可以把资源转给其他客户” — 用“选择框”促成回应
Day 21~30:一次价值型触达(行业报告摘要/相关节假日备货提醒/价格趋势)或礼貌关闭邮件(保持后续联络通道)
说明:每次跟进都要带明确目的(例如:确认是否需要样品 / 跟进报价 / 预约视频会议),不要发无目的的“你在吗”。

Subject: [产品名] — 报价与样品流程(含MOQ & 交期)
正文:
你好,{客户名},
我是{公司名}的{你的名字},我们主要做{产品定位,例:高精度工业泵},已有{年数}年外贸经验,服务过{两三家行业客户}。
附上:产品资料 / 价格表 / 检测证书(PDF)。
MOQ:{X};交期:{Y}周;交货条件:{FOB/EXW}。
请问你现在主要关心的是(A)价格(B)样品(C)交期/质量?我可按你选项做精确方案。
期待你的意见。
— {签名:名字 / 职位 / 公司 / 手机 / 官网}
短而有价值:
你好 {名字},我刚把详细报价和证书发到你邮箱了。不知道你现在最关心哪个点?我可以把重点说明给你,节省你的时间。
{名字},为能帮你更精准预算,我这周能为你保留现有单价到本周五(日期),之后可能会调整。需要我按你预估数量出正式PI吗?
{名字},看你最近比较忙。我这边先把该询盘归档,未来若你有需求我随时可以继续支持。是否方便告诉我你现在是否有采购计划?(是/否/稍后联系)
主题要吸引且具体(不要只写“Hello”或“报价”)
首段回答客户痛点(用一句话告诉他们你能解决什么)
结构清晰:要点用短段落或项目符号呈现
每封邮件都有明确CTA(选择题式CTA转化率高,比如“请选择:A/B/C”)
结尾要有可信入口(官网、证书、客户案例链接)
误区:频繁催问就是表现积极
真实:我曾每天催三次,结果被加入黑名单。后来改成“三步走”策略,回复率反而提高。
误区:一次性把所有资料堆给客户
真实:客户会信息过载,关键资料应分次发送并标注“这是关键点”。
误区:把价格放在首位,忽视售后承诺
真实:一个客户因我把售后保障写清楚,最终选择了我而不是更便宜的竞争者。
主题是否清晰且有吸引力?
是否在首段阐明你能解决的客户痛点?
报价是否分层并标注有效期?
是否附上1-2个信任证据(官网/证书/客户)?
是否给了明确且简单的下一步CTA?
跟进节奏是否按上面的时间轴设置?(有记录)
客户看过但不回:发一个价值小样(如2张高清图/参数比较)+限定性优惠。
客户从未打开邮件:在WhatsApp/LinkedIn用一句话提醒并给“单行CTA”。
客户忽然停止回应(之前很热络):发确认邮件+询问项目是否暂停或转人负责。
客户长期无反应但你想保温:每6~8周发送一次行业价值内容(不要只为销售而发)。
“我可以在24小时内为你准备一份按你数量定制的正式PI,想要我继续吗?”
“为减少你的风险,我们可以在首单提供X天质保+替换条款,你觉得可以吗?”
“如果你现在没采购计划,能否告诉我合适的跟进时间?我在你方便时再联系。”
每一条沉寂不一定是拒绝。它可能只是说明信息不够、信任未建、或时机未到。把自己当成“问题解决者”而不是“价格推销员”——清晰、专业、有逻辑的跟进,比盲目频繁催促更能打动客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