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外贸十年,我一直以为只要每天发邮件、上展会、盯询盘,就能有订单。直到去年一个德国客户一句话让我清醒:
“你们的网站看起来像五年前做的。产品信息不完整,我甚至不知道你的规格数据从哪里来的。”
那一刻我才意识到:不是我不努力,是我一直在用“人工时代”的方式做数字化时代的生意。
我做的是工业配件和材料类B2B业务——客户采购决策极其理性,会横向比5家、纵向查3家,还会看技术文档、案例、多语种内容是否专业。
| 痛点 | 过去做法 | 现在数据对比(平均) |
|---|---|---|
| 多语种内容 | 外包翻译 + 模板套用 | 错误率超30%,客户流失率上升40% |
| SEO效果 | 每月更新2篇博客,排名波动大 | 关键词收录量提升6倍,自然流量增长120% |
| 客户行为追踪 | 靠Excel记录,无法分析路径 | 可追踪访客从曝光→浏览→下载→询盘全链路,转化率提升27% |
以前我每天花3小时整理询盘、写内容、调广告报表,换来的是低质量询盘和无从下手的跟进。
说实话,最初我是不信的。
国内做建站、做营销工具的太多了。
我以为他们也是“模板网站 + 自动翻译 + 炒概念的AI”。
直到我真的用上去,我才意识到——
他们不是做“建站工具”的,他们更像在做“外贸B2B智能营销系统”。
让我最震惊的有几个点:
我第一次把产品资料上传进去时,
系统自动识别了:
技术参数
应用场景
合规字段
采购关注点
对应行业术语(不同语种都有自己的术语库)
生成的多语种内容,竟然像工程师写的,而不是翻译腔。
这是我第一次看到“内容不是翻译”,而是基于产品 + 受众 + 渠道的独立生成。

以前我做一个英文站要 2–3 周。
现在一个站我 20 分钟就能上线。
我甚至能“一键复制 + 本地化”成:
德语站
西语站
法语站
阿语站
印地语站
印尼语站
土耳其站
俄语站
……
47+ 语言,部署到全球 CDN 节点,SEO 自动提交收录。
过去我花三个月做的事情,
现在三天就能完成,甚至不需要程序员。

某一天一个英国访客的路径让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:
从 Google 搜“CNC aluminum parts”进入
浏览技术规格 42 秒
查看案例
下载 PDF
停留 3 分钟
返回产品页
提交询盘
关键是:系统给了我一个询盘质量评分。

我一看,判断完全符合我过去十年的经验。
那一刻我有种感觉:
“原来我以前一直在盲飞。现在我终于开灯了。”
我忘不了第一次看到它连续帮我发布 40+ 篇行业内容的那周。
以前我写 1 篇工业文章要 1 小时,
AB客一天给我发了几十篇,而且每篇都有关键词策略、语义相关性、SEO结构。
我同事跟我说:
“这玩意儿不是在帮你做内容,它是在帮你做增长。”
我点头,不是开玩笑。
这套系统能一直跑、不停更、不掉速。
哪怕我出差一周,它照样在给我做 SEO、推内容、筛询盘。

外贸不是广告游戏,也不是靠“勤奋 + 运气”。
外贸B2B,是以内容和专业度为基础的长期战。
如果你的系统不稳定、不连续、不自动,
你永远无法“真正可控地增长”。
我过去十年踩过无数坑:
请外包、换建站公司、试工具、试插件、试付费版、试免费网站……
回头看:
不是我们不行,是工具不够“懂我们”。
懂 B2C 的一大堆,
真正懂 外贸B2B行业语义 + 多语种 + 技术规格 + 询盘链路 的系统,太少了。
AB客说自己是“外贸B2B智能营销解决方案”。
以前我觉得这是营销词,
现在我觉得——确实也只有这几个字能概括它。
我不是要推销谁,我只是想告诉你:外贸不是运气游戏,而是专业度+系统化的长期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