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在东南亚、墨西哥、东欧乃至北非设立生产基地。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大型龙头企业,更有不少中型企业加入“出海建厂”的浪潮。此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“中国产品、全球销售”模式,也直接影响着全球供应链格局及中国外贸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。
根据行业统计,过去五年中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比例持续增长,2020年至2023年间,东南亚和墨西哥的中国企业制造业投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2%以上。放眼全球,“China +1”战略让企业在中国保留核心高端产能,同时将劳动密集型和装配线转移到成本更低且政策环境优越的国家。

| 利好机遇 | 潜在挑战 |
|---|---|
|
|
例如,某中国电子制造企业在越南设厂后,国内工厂继续供应核心芯片与高端部件,占整条供应链价值的70%,海外工厂负责终端组装与贴牌,响应北美客户快速变化需求。此举有效提升供货灵活性,也促使传统外贸职能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。
根据麦肯锡2023年供应链研究报告,全球供应链正由单一枢纽模式向区域多中心模式转变,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制造布局中,超过35%的企业将采取至少两处以上生产基地联动的策略。这种分层演进非“脱钩”,而是“互联互通”的供应链网络重塑,兼顾成本、时效和风险。

面对全球供应链的演变,外贸团队不仅要关注传统出口业务,更需成为复合型供应链服务专家。掌握数据驱动的客户精准定位,理解本地市场合规与文化差异,强化跨国沟通协作,以灵活多元的视角,推动企业转型升级。
立即开启您的海外建厂与本地化供应链布局之路,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!
``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