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贸展会在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国际展会中也存在诸多陷阱,可能会给外贸从业人员带来损失。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陷阱,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。
**不存在“仅限中国”的展会**:国外存在灰色产业链。展会主办方与国内展览公司合作,利用虚假广告和雇佣人员作为诱饵,吸引外贸专业人士参加那些只针对中国供应商的展会,而大多数观众都是诱饵。例如,一些不道德的主办方营造了虚假的展会氛围,最终导致参展商浪费时间和金钱。
**假冒知名展会**:以惠特尼的经历为例,一家展览公司以与知名展会相似的场地和名称举办了一场假冒展会,导致现场参观人数寥寥无几。这说明外贸人士需要提高警惕,辨别展会的真伪。
**专业展会伪装成综合展会,误导消费者**:Billy参加了一个“紧固件”展会,结果发现跟宣传的不一样。代理商经常把综合展会伪装成专业展会。对于专业性较高的产品来说,在这样的展会上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**展位质量问题**:Stell 遇到过展位被更换的情况。此外,还存在一个展位被多次转售,展览公司收款后消失的情况。这提醒外贸人士在签订展位合同时务必谨慎。
**订单量不及预期**:Eden表示,如今即使是知名展会,订单量也十分有限,很多企业只能将其作为与老客户见面的机会。展会效益较往年有所下降,原因包括竞争加剧、市场环境变化等。
**大中华区展位差别对待**:Kiana和Reid的经验表明,在海外展会火爆的背景下,主办方往往会对大中华区的展位面积进行限制,并设置不合理的室外展区,这给外贸人士选择展位带来了困难,并可能面临不利的环境。
**展前:选择与准备不当**:企业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:盲目选择与目标市场和客户群体不相符的展会。例如,选择知名但匹配度不高的展会,没有事先分析参展商群体和行业匹配度,或者参展目的不明确。解决方案包括进行精准的市场调研、明确参展目标、试点小规模展会等。
**展会期间:执行接待混乱**:展会现场常见的问题包括接待环节缺乏针对性、信息收集不清晰、团队沟通不畅。这些问题会导致客户流失。使用专业的沟通脚本、清晰地记录信息并明确团队职责至关重要。
**展后:跟进乏力,错失订单**:展后跟进的黄金时间是72小时。客户信息杂乱、沟通方式单一、跟进缺乏节奏等问题导致跟进难以见效。建议制定有效的跟进计划。
**多思考:理性参展**:外贸人应该根据产品特点、市场范围等,综合考虑是否参展、适合的展会类型、参展国家、预订时间、费用、预期效果等参展相关问题,避免盲目跟风。
**多核实:仔细核对展会信息**:参加展会前,务必多方核实信息,包括查看展会名称、官方网站、主办方和承办方信息、向国外客户了解展会情况、比较展会公司、调查同行参展情况、查看展会信誉、审查展会合同等,有效防范风险。
**少依赖:拓展多元化营销渠道**:对比以往和现在的展会效果,建议外贸人士在参展的同时,以较小的投入搭建一个私有的独立网站,并利用谷歌营销、社交营销、CRM营销、数据营销等数字私域营销手段,主动吸引客户,减少对单一展会渠道的依赖。
总而言之,了解国际展会中的各种陷阱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。外贸人士应在参展过程中保持警惕,做好充分的准备,提高参展成功率,从而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避免这些陷阱并最大化您的参展收益,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的专业团队,获取个性化建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