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美国“大而美”法案?
“大而美”法案(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)是特朗普政府推动的综合财政法案,核心内容可概括为 “减税+削福利+扩军费” 的组合拳:
大规模减税:针对企业和高收入群体降低税率,刺激投资。
削减社会保障:大幅缩减医疗补助(Medicaid)、食品券(SNAP)等福利项目,预计导致数百万人失去医保和营养援助。
增加军费和能源补贴:强化国防支出,扩大化石能源产业补贴。
提高债务上限:新增5万亿美元举债空间,未来十年推高财政赤字3.9万亿美元(远超众议院原版的3万亿)。
法案长达940页,参议院仅朗读文本就耗时16小时,被民主党抨击为 “劫贫济富”的富豪礼物。
二、为何引发全美巨大争议?
争议焦点集中在三大矛盾:
1.社会公平性争议:
民主党指责法案“用穷人的面包换富人的游艇”,削减1.2万亿美元福利支撑减税,加剧贫富分化。
共和党内部分裂,2名共和党参议员倒戈投反对票,49张反对票中包括民主党全员。
2.财政可持续性质疑:
国会预算办公室警告:法案将导致美国国债十年内激增3.3万亿美元,危及财政安全。
3.程序博弈白热化:
共和党靠最后一票逆转(参议员罗恩·约翰逊临阵改投赞成票)以51:49险胜。
民主党发动“朗读战术”拖延,试图激发公众反对声浪。
三、对美国及全球的具体影响
(一)美国本土:
经济层面:短期可能刺激企业投资,但长期财政赤字膨胀恐推高通胀和利率。
社会层面:福利削减或触发低收入群体抗议,加剧社会撕裂。
政治层面:若法案落地,特朗普支持率或短期上升,但中期选举可能遭反弹。
(二)全球冲击波:
1.资本市场动荡:
增税条款波及非美投资者,可能削弱外资对美元资产信心,引发资本回流美国。
黄金、美债等避险资产需求上升(如沪金期货已现波动)。
2.贸易摩擦升级:
法案隐含钢铝关税加码条款,直接冲击对美出口国(如中国、欧盟)。
3.债务风险外溢:
美国国债信用受损,或推高全球借贷成本。
(三)对我国的主要冲击领域:
1.出口制造业:
钢铝、机电产品面临更高关税壁垒,对美出口企业利润承压。
2.金融市场:
外资可能减持中概股(法案提高境外投资税负),港股、A股外资流入减速。
3.能源与科技竞争:
美国化石能源补贴削弱我国新能源价格优势;科技战随法案资金注入再升级。
四、我国的应对策略
1.短期反制:
对美农产品、汽车等加征报复性关税,平衡贸易损失(参考2018年贸易战经验)。
2.产业链调整:
加速“内循环”,扩大东盟、欧盟多元化出口。
3.金融防御:
增持黄金储备对冲美元风险;严控跨境资本异常流动。
4.技术突围:
加大半导体、新能源自主研发补贴,抵消美国政策挤压。
结语:一场豪赌与全球连锁反应
“大而美”法案本质是特朗普的政治豪赌——用短期经济刺激换取选举筹码,但代价是透支财政信用、撕裂社会共识。其微弱优势通过(51:49)恰如美国政治极化的缩影。对全球而言,法案若最终落地(仍需众议院二次投票),将迫使各国重构贸易和金融策略。我国需以“底线思维”应对,化压力为技术升级与市场多元化的动力。